Plasmonic photocatalysis論文獲選超穎材料研究必讀的重要論文
文/陳育霖
2013年發表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論文,在IOPscience獲選超穎材料(metamaterials)研究必讀的精選重要論文。[報導連結]
英國物理學會科學期刊網(IOPscience)超穎材料研究專題,在Plasmonic metamaterials次領域中選了我們在2013年發表的這篇論文,題名"Plasmonic photocatalysis",中文是"表面電漿共振光催化作用"。
IOPscience metamaterials網頁連結為 http://iopscience.iop.org/page/metamaterial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論文連結為 http://iopscience.iop.org/0034-4885/76/4/046401
IOPscience官網統計,發表至今共被下載超過24,000次,Google Scholar統計共被引用超過720次。
Plasmonic photocatalysis (表面電漿共振光催化作用)
內容簡介
光催化作用多數利用半導體當作光觸媒吸收光子(photon)造成活性電子與電洞來進行氧化與還原反應。光觸媒被廣泛應用在汙水處理(wastewater treatment)、空氣濾淨(air purification)、水分解製氫反應(water splitting)、二氧化碳還原(reduction)、消毒(disinfection)、超疏水表面的自潔淨(self cleaning surfaces)。雖然研究獲致了許多成果與進展,在能源與環境工程領域,要達成真實尺度大規模的應用,仍然還有待努力。主要是因為光催化作用效率仍然偏低,同時基於有效利用太陽光譜的概念,希望找到能夠幫助光觸媒吸收光子範圍擴大延伸至可見光波段的材料。前者主要是因為光觸媒半導體當中的電子-電洞對在受到激發分離之後,容易重新復合。然而,當光子在光觸媒半導體內部被吸收之後電子與電洞必須要遷移到光觸媒半導體表面附近才能觸發光催化氧化還原反應。在均質半導體當中電子與電洞的運動是隨機遷移(random walk),所以重新復合的機會相當高,導致光觸媒的光催化反應效率低落。後者則是因為二氧化鈦(TiO2)及氧化鋅(ZnO)這類高效能的光觸媒材料,其導電帶(conduction band)與價電帶(valence band)之間的能帶間隙(bandgap)大,只允許吸收能量較高的紫外光波段(波長< 400 nm)。同時像是硫化鎘(CdS)與三氧化二鐵(Fe2O3)等能帶間隙小的光觸媒材料,雖然可以吸收可見光,但是無法長時間維持光觸媒反應效率。然而能帶間隙大的光觸媒材料需要使用人造紫外光光源且耗費電能,並不符合節能減碳的潮流趨勢。因此,能夠運用太陽光的半導體光觸媒材料才會引起更多的研究關注。
表面電漿量子光催化作用(plasmonic photocatalysis)的研究,近年來蓬勃發展。利用貴金屬奈米顆粒(如金奈米粒子、銀奈米粒子,粒徑大約數十到數百奈米)摻入半導體光觸媒,可吸收的光線波長由紫外光波段延伸到可光區。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光化學反應的活性。貴金屬奈米顆粒為半導體光催化反應帶來許多助益,主要來自兩方面,與一般的光催化反應相比較,分別是金屬與半導體之間的接面及侷域化表面電漿共振效應。貴金屬奈米顆粒與半導體光觸媒接觸形成金屬與半導體接面(或蕭基接面Schottky junction),在光觸媒內部接近金屬與半導體界面附近建立一個內部電場區域也就是空乏區(depletion region)或空間電荷區(space charge region)。這一個半導體內部形成的內建電場在金屬與半導體接面附近會迫使半導體內部受光激發的電子與電洞往反方向運動。金屬這端則提供了電荷轉移的快速通道同時金屬表面還可以扮演電荷捕捉中心的角色,為光催化反應提供更多化學催化活性位點(active site)。蕭基接面與快速通道電荷轉移的共同作用能夠有效抑制電子電洞對重新復合。
表面電漿量子光催化反應(plasmonic photocatalysis)當中最顯著的角色其實是侷域表面電漿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是金屬裡面自由電子與外加的時變電場耦合共振的結果。侷域表面電漿共振為光催化作用帶來幾項助益。
首先,透過調控貴金屬金或銀奈米顆粒的粒徑尺寸、顆粒形狀以及周圍基材的環境條件,貴金屬金或銀奈米顆粒的共振波長可以調整對應到可見光區或近紫外光區。共振波長落在可見光區表示能帶間隙大的半導體光觸媒能夠藉由貴金屬奈米顆粒的侷域表面電漿共振將光學響應擴展至可見光波段。
其次,侷域表面電漿共振能夠增強小能隙半導體光觸媒諸如三氧化二鐵(Fe2O3)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力與大能隙半導體光觸媒對紫外光的吸收率,對於光子吸收率低的材料能夠產生相當程度的幫助。
第三,侷域表面電漿共振會導致半導體光觸媒光吸收增強並且使入射光能量集中吸收到表面附近10奈米深度範圍內,因此在光吸收區域內被光子所激發的電子與電洞到達表面所需經過的路徑將大大縮短,空間尺度大約等於半導體當中少數載子擴散長度(大約10 nm,minority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少數載流子(通常是電洞)與多數載流子(通常是電子)復合之前在固體中運動的平均距離)。這樣的作用過程對於電子傳輸效率較差的材料有相當程度的改善與幫助。
此外,侷域表面電漿共振生成極強的區域性電場,對於光催化反應產生許多物理環境與條件上的幫助和增強。像是侷域表面電漿共振驅使半導體光觸媒激發更多電子電洞對。並且侷域的表面電漿能量集中區域加熱光催化反應的周圍環境,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同時促使表面附近參與非勻相反應的反應物及產物擴散速率增加。極強的區域性電場能夠極化表面附近非極性的反應物分子,增強反應物的表面吸附能力。
金屬表面電漿共振對於光催化作用的輔助作用除了前面所談到的主要影響部份,另外還包含其它的周邊效應。首先,貴金屬早先就被發現具有觸媒催化劑的功能,例如鉑(Pt)能夠用以分解水產生氫氣。金屬表面電漿共振極化子(localized surface-plasmon polaritons)可以幫助熱電子藉由量子穿隧效應轉移到二氧化鈦光觸媒對於光催化也有幫助。但是貴金屬奈米顆粒如果嵌入半導體光觸媒深處而不與反應溶液接觸則會扮演電子與電洞復合中心妨礙光催化反應的進行。
綜合以上對表面電漿光催化作用的介紹,現階段對於可見光催化污水淨化反應器多使用寬能隙的半導體作為光觸媒材料,其中具有高效率的,不乏使用金屬有機化學沉澱、射頻磁控濺鍍或氣-液-固生長(vapor-liquid-solid growth)等技術。常觸及昂貴的真空設備或高溫製程。光催化反應器性能的研發影響反應進行的效率與使用的便利性。為了獲得成本低、低溫製程以製作高性能的太陽能光催化污水淨化反應器,光觸媒材料的選擇及效率提升加上反應器的效能匹配,是目前學界的重要課題之一。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接近柏拉圖的天空

接近柏拉圖的天空
文/陳育霖
柏拉圖的天空,原文作者擅於陳述故事,譯者中文素養好,文字當中隨時充滿了一種動能,讓我們的眼球迫不及待繼續為了下一個情節而移動,當中傳達了許多現代科學理論的發展過程,原理和內容都相當程度涉入專業領域,讓想知道科學家秘辛和想認識科學理論的讀者都能夠同時得到發現的樂趣。
大一的時候,聽了學長的建議,第一次讀"柏拉圖的天空",馬上忍不住接著讀了第二遍。然後在讀第三遍的同時,我在心理暗自決定將來一定要成為理論天文物理學家。幾年過去一直都沒有實現,碩士班做觀測電波天文學,博士班主修實驗物理,離當初的想法越來越遠,但是一邊看著書中大師的故事一邊領略近代科學的進展歷程,現在看起來仍然覺得這實在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一般人對於科學家的故事,熟悉的總是早期的伽利略、牛頓、庫倫、高斯。近代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多數人想起愛因斯坦、費曼等,其實自從1900年開始頒發諾貝爾獎這一百多年來,科學演進歷程同樣精采迷人。
「柏拉圖的天空」是這本英文科普書的中文譯名,英文原名叫做"Who Got Einstein's Office?"作者是美國華盛頓特區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哲學系副教授瑞吉斯(Ed Rgis),中文由光電工程領域出身的邱顯正老師翻譯。閱讀的過程當中除了內容之外,我同時欣賞原文作者瑞吉斯鋪陳故事的文字架構,以及邱顯正的文學素養,那讓我可以很輕易地像是聽說書人談科學八卦一樣,始終期待下一個更精采的故事情節出現;看到大量科學理論透過水晶體來到大腦,還是能夠持續保持高度興趣而不會感覺無聊或想睡覺。
英文書名為"Who Got Einstein's Office?",是因為整本書的內容描述的是愛因斯坦教授在1933年以後離開歐陸前往美國紐澤西州,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術單位-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及當中科學家歷經人生和研究上的飛鴻雪爪。作者用了一個懸疑小說的標題,順便消費當世物理界的教宗,替讀者問了最想知道的事情,愛因斯坦教授到底在哪裡辦公? 1955年之後,愛教授辭世之後,又是誰分配到了這間研究室? 標題本身就充滿了話題性和故事性。
中文書名「柏拉圖的天空」則是起因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設立宗旨,承襲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雅典建立研究院(the Academy),試圖利用人類的智慧超越真實本體,探究歸納出宇宙萬物的真正本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是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的天堂。所作的研究都是雲端之上,不食人間煙火,超過感官經驗範疇的理論研究,期望對支配宇宙萬物背後的《道》,有個系統化的了解。
瑞吉斯寫下的這一段高研院的過往,剛好也是理論物理發展的黃金年代,二十世紀知名的理論家幾乎都造訪過高研院,當然熟悉科學史的人馬上會反擊說,量子電動力學大師理查費曼正好就沒去過,針對這點,書中也做了交代,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來了解許多當代赫赫有名的科學大師,像是家喻戶曉的愛因斯坦、影響二戰的曼哈坦計劃負責人歐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多才多藝的理論家戴森(Freeman Dyson)、華人科學圈的榮耀楊振寧、李政道等等。
書中的科學概念和科學家鮮為人知的事情,其八卦程度,完全不遜於市面暢銷周刊報導的內容(像是華人圈地位崇高的知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二位教授之間的情結,狄拉克的沉默寡言,馮諾曼的超人記憶力,數學宗師歌德爾因為研究美國憲法的內在邏輯而不願宣示加入美國籍,不相容原理鮑立的桀驁不馴,以及理查費曼和葛拉修二位高手為什麼沒進過高等研究院)一起在書中傳達,讓我對這本科普書持續充滿高度興趣和好奇,到今天為止,最少已經讀過20遍以上。現在做研究,偶爾都還會翻一下部份情節,來了解某些事情的發展過程。
影響人類文明深遠的馮諾曼(John von Neumann)架構電腦竟然是在高研院組裝而成。知名的符號運算軟體Mathematica發明者渥富仁(Stephen Wolfram)。2005年剛過世的太陽微中子專家巴寇(John N. Bahcall)。弦論的重大突破者同時也是獲頒費爾茲獎章(Fields Medal)的物理學家維敦(Ed Witten)。蘊育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科學解放思潮的一代宗師孔恩(Thomas Samuel Kuhn)。愛因斯坦與波多斯基與羅森著名的愛波羅悖論(EPR paradox)。碎形(fractal)新觀點對科學研究甚至工程上的影響。楊李二人的宇稱性守恆研究。宇宙的大尺度結構。哥德爾提出數學原理不完備定理。在書上全都學得到。
作者對科學理論的概念總是能深刻抓住大師的視野和評論,縱使當年背景知識不夠多,書本內容並不是全然精通了解,這些不同於教科書的觀點和描述方法,讓我可以很快又清楚抓住這些現代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概念。顯然作者在撰寫一個吸引人的科學家與科學發展史之外,對於利用科普作品來傳播科學知識可能有更深的期待或使命感。書中陳述科學理論的深度和方式,感覺上作者試圖用最淺顯的方法來教會讀者原理的內容、方法與意義。除了是個成功的科普作家更像是科學教派的狂熱傳教士。從作者談各個研究領域發展的來龍去脈到科學家研究工作中所遭遇的問題,哲學系教授瑞吉斯求真的專業素養可見一斑,加上他對文字的敏感度,成就了這一部成功的科學普及作品。即使站在學術圈外的人讀這本書,我相信年紀輕人很容易受到吸引進入科學研究的領域,成熟一點的對科學社群會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並且更容易津津樂道於這些科學家的瘋狂事蹟,剛剛踏入學術殿堂的人可以透過這本書知道科學研究的本質和歷程並且激發從事科學研發相關工作的豪情和熱力。
詳細資料
柏拉圖的天空:普林斯頓高研院大師群像
Who got Einstein’s office ? : eccentricity and genius at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作者: 瑞吉斯/著
原文作者:Ed Regis
譯者:邱顯正
出版社:天下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數學式與希臘字母的英文唸法
數學式與希臘字母的英文唸法
Pronunciation Guides for Mathematical Notation, Expressions, and Greek Letters
文/陳育霖
重點引自
Jeromy Anglim's Blog: Psychology and Statistics [網站連結]
學術演講, 常常需要講許多論文當中不寫出英文但是又需要好好讀出來的數學式, 尤其是物理領域數學算式多, 應該要學點較有素養的表達方法, 偏偏多數的英文教科書沒有講到如此細節, 或者說是太過低階.
1. VÄliaho's guide to Pronunciation of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PDF文件]
三頁的文件, 從最重要基礎的邏輯符號、函數念法都有
2. Handbook for Spoken Mathematics [網頁連結]
美國德州視障學校的網路教材, 網頁左下角超連結內容非常詳細, 希臘字母的讀法、基本運算符號、代數、三角函數、解析幾何、邏輯與集合理論、統計與金融、微積分與分析、線性代數、拓撲學與抽象空間英文術語讀法都有.
3. RPI's Saying Mathematics Guide [PDF文件]
壬色列理工學院(RPI,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數學系
4. Oanca et al's Reading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PDF文件]
5. List of mathematical symbols [網頁連結]
維基百科當中數學符號的HTML與LATEX表示以及英文讀法
6. Greek alphabet [網頁連結]
1997年起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B. Sidney Smith負責維護的網上數學百科
7. Greek letters used in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網頁連結]
維基百科當中希臘字母讀法
8. 參考書籍
Lawrence Change (1983). Handbook for Spoken Mathematics: (Larry's Speakeasy)
[回實驗室手冊]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奈米光電子學綜述文章 [回實驗室手冊]
(Important review articles for nanophotonics)
整理/陳育霖
Plasmonic Photocatalysis
X. M. Zhang, Y. L. Chen, R.-S. Liu, and D. P. Tsai, "Plasmonic photocatalysi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76(4), 046401 (2013). [Link]
Nanophtonics
電漿奈米光子學, 蔡定平, 2009[演講PDF]
引言-迎接介觀光學的時代, 欒丕綱, 2006[全文PDF]
甚麼是光學薄膜, 賀方涓, 1993[全文PDF]
Course on Nanophotonics, Vladimir M. Shalaev[課程全部錄影+講義]
Localization of Light, Sajeev John[全文PDF]
Nanophotonics lecture series[課程網頁]
2012 Biophotonics Summer Schoo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課程網頁]
Nanophotonics, Utrecht University,Albert Polman ,2010-2011[課程網頁]
Nanophotonics, Çankaya University[課程網頁]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Nanophotonics, MIT, Steven G. Johnson[課程網頁]
Nano-Optics,Novotny, Rochester[課程網頁]
Plasmonics
金屬表面電漿簡介, 邱國斌, 蔡定平, 2006[全文PDF]
表面電漿子原理與應用, 黃鼎偉, 2012[課程講義]
電漿子光明之路(The Promise of PLASMONICS), 作者╱艾華特 ( Harry A. Atwater ), 譯者╱甘錫安, 2007[內文] [原文PDF]
金奈米粒子的表面電漿共振特性:耦合、應用與樣品製作, 曾賢德, 2010[全文PDF]
表面電漿子理論與模擬, 吳民權, 劉威志, 2006, [全文PDF]
利用光驅動的奈米電漿子馬達, 院繼祖, 2010[全文PDF]
奈米電漿子波導元件於積體光學之應用, 張勝雄, 戴朝義, 2008[全文PDF]
奈米尺度下的神奇電漿子共振, 王俊凱, [簡報PDF]
利用表面電漿子提升半導體之發光與吸收效率, 盧彥丞等, 2008[內文]
表面等離子體亞波長光學原理和新穎效應, 顧本源, 2007[全文PDF]
Surface plasmon–polariton length scales: a route to sub-wavelength optics, William L Barnes[全文PDF]
Surface plasmon subwavelength optics, William L Barnes et al., 2003[全文PDF]
Exploitation 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 Hutter, 2004[全文PDF]
Nanoplasmonics: past, present, and glimpse into future
Mark I. Stockman, 2011[全文PDF]
表面等离激元研究新进展, 王振林[全文PDF]
表面等离子体, 百度百科[內文]
Nanoplasmonics: The Physics behind the Applications,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Nanoplasmonics: Citius, Minimius, Fortius! (Faster, Smaller, Stronger!),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Nonlinear Nanoplasmonics,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surface plasmons, drskyskull[內文]
Introduction to Surface Plasmon Theory, Jean-Jacques Greffet[簡報PDF]
Introduction to Plasmonics and MagnetoOptics, María Ujué González, 2011[簡報PDF]
Near field optics
近場光學, 范文祥, 1994[全文PDF]
近場光學新視界, 高宗聖, 蔡定平, 2005 [內文]
近場光學顯微術簡介, 蔡定平, 1996[全文PDF]
高密度近場光碟片, 劉威志, 林威志, 蔡定平, 2001[全文PDF]
光學課程講座[簡報PPT]
全反射螢光顯微術於生物物理的應用, 邱宗凱, 錢正皓, 連偉南, 林奇宏, 2002[全文PDF]
Metallization of Dielectrics in Strong Fields,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NSOM and Near Field Spectroscopy, 密西根大學實驗室文件[網頁連結]
The History of Near-field Optics, Lukas Novotny[全文PDF]
Metamaterial
什麼是左手系(left-handed)介質?, 何符漢, 蔡定平, 劉威志, 2002[全文PDF]
左手材料奈米平板的表面電漿量子簡介, 邱國斌, 蔡定平, 2003[全文PDF]
隱形,真的還假的?, 郭雅欣[內文]
左手材料漫谈, 鄧蘇南, [全文PDF]
左手材料理论及研究进展, 百度文库[全文PDF]
A Short Course on Metamterials, Vladimir M. Shalaev[演講全部錄影+PPT]
Photonic crystal
新世紀奈米級光電材料結構─光子晶體, 楊志忠, 2001[全文PDF]
光子晶體, 欒丕剛, 陳啟昌[連結]
光子晶體中的波傳播, 張高德, 欒丕綱, 2006[全文PDF]
淺談光子晶體, 蔡雅芝, 1999[全文PDF]
光通訊波長二維光子晶體雷射發展簡介, 盧贊文, 李柏璁, 2005[全文PDF]
Nanotechnology
用光來繪製奈米圖案, 謝德霖, 2010[全文PDF]
飛秒雷射材料微奈米加工簡介, 鄭中緯, 吳秉翰, 沈威志, 林岑盈, 2010[全文PDF]
奈米科學在能源與生醫的應用, 陳洋元, 陳正龍, 2010[全文PDF]
奈米金顆粒的催化作用之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張俊明, 鄭靜, 魏金明, 2005[全文PDF]
原子力顯微術於奈米加工之應用, 許如宏, 林鶴南, 2003[全文PDF]
奈米電性之掃描探針量測技術, 曾賢德, 果尚志, 2003[全文PDF]
光譜技術在奈米科技上的應用, 王俊凱, 2003[全文PDF]
金屬奈米粒子的製造, 郭清癸, 黃俊傑, 牟中原, 2001[全文PDF]
奈米世界的全方位性工具, 果尚志, 2001[全文PDF]
金屬、半導體奈米晶體在生物檢測及分析上的應用,楊正義, 陳吉峰, 葉怡均, 陳正龍, 陳家俊, 2001[全文PDF]
以原子力顯微鏡製作奈米結構, 吳宗霖, 簡世森, 果尚志, 1999[全文PDF]
淺談微影蝕刻技術, 陳啟東, 1999[全文PDF]
突破光學半波長干涉限制之間隙測量方法, 吳寶同, 吳見明, 吳孟奇, 2007[全文PDF]
光學嵌住之技術簡介, 黃鈞正, 吳崇安, 邱爾德, 2000[全文PDF]
光學嵌住之理論探討, 黃鈞正, 吳崇安, 邱爾德, 2000[全文PDF]
顯微鏡中的第三隻手-雷射鑷夾帶著走, 曾勝陽, 張博睿, 謝錚鳴, 徐琅, 2000[全文PDF]
雷射光鉗技術在生物作用力研究上的應用, 林奇宏, 蔡金吾, 2000[全文PDF]
以微鑽石粒子做為光鑷把手以操控微生物體之轉動與移動, 黃英傑, 孫啟光, 2000[全文PDF]
非線性光學於顯微技術上的應用--雙光子共焦掃描顯微鏡, 王雍舜, 王正宇, 高甫仁, 1998[全文PDF]
核心層光電子發射的表面研究, 江台章(沈青嵩 譯), 1992[全文PDF]
Nano scale Heat Transfer, 陳剛, MIT[課程網頁]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Societal Needs in 2020[全文網頁]
Simulation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器件设计及全光调制( 2010年COMSOL用户年会用户发言)[演講影片]
Green Nano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Societal Needs in 2020[全文PDF]
[回實驗室手冊]
(Important review articles for nanophotonics)
整理/陳育霖
Plasmonic Photocatalysis
X. M. Zhang, Y. L. Chen, R.-S. Liu, and D. P. Tsai, "Plasmonic photocatalysi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76(4), 046401 (2013). [Link]
Nanophtonics
電漿奈米光子學, 蔡定平, 2009[演講PDF]
引言-迎接介觀光學的時代, 欒丕綱, 2006[全文PDF]
甚麼是光學薄膜, 賀方涓, 1993[全文PDF]
Course on Nanophotonics, Vladimir M. Shalaev[課程全部錄影+講義]
Localization of Light, Sajeev John[全文PDF]
Nanophotonics lecture series[課程網頁]
2012 Biophotonics Summer Schoo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課程網頁]
Nanophotonics, Utrecht University,Albert Polman ,2010-2011[課程網頁]
Nanophotonics, Çankaya University[課程網頁]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Nanophotonics, MIT, Steven G. Johnson[課程網頁]
Nano-Optics,Novotny, Rochester[課程網頁]
Plasmonics
金屬表面電漿簡介, 邱國斌, 蔡定平, 2006[全文PDF]
表面電漿子原理與應用, 黃鼎偉, 2012[課程講義]
電漿子光明之路(The Promise of PLASMONICS), 作者╱艾華特 ( Harry A. Atwater ), 譯者╱甘錫安, 2007[內文] [原文PDF]
金奈米粒子的表面電漿共振特性:耦合、應用與樣品製作, 曾賢德, 2010[全文PDF]
表面電漿子理論與模擬, 吳民權, 劉威志, 2006, [全文PDF]
利用光驅動的奈米電漿子馬達, 院繼祖, 2010[全文PDF]
奈米電漿子波導元件於積體光學之應用, 張勝雄, 戴朝義, 2008[全文PDF]
奈米尺度下的神奇電漿子共振, 王俊凱, [簡報PDF]
利用表面電漿子提升半導體之發光與吸收效率, 盧彥丞等, 2008[內文]
表面等離子體亞波長光學原理和新穎效應, 顧本源, 2007[全文PDF]
Surface plasmon–polariton length scales: a route to sub-wavelength optics, William L Barnes[全文PDF]
Surface plasmon subwavelength optics, William L Barnes et al., 2003[全文PDF]
Exploitation 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 Hutter, 2004[全文PDF]
Nanoplasmonics: past, present, and glimpse into future
Mark I. Stockman, 2011[全文PDF]
表面等离激元研究新进展, 王振林[全文PDF]
表面等离子体, 百度百科[內文]
Nanoplasmonics: The Physics behind the Applications,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Nanoplasmonics: Citius, Minimius, Fortius! (Faster, Smaller, Stronger!),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Nonlinear Nanoplasmonics,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surface plasmons, drskyskull[內文]
Introduction to Surface Plasmon Theory, Jean-Jacques Greffet[簡報PDF]
Introduction to Plasmonics and MagnetoOptics, María Ujué González, 2011[簡報PDF]
Near field optics
近場光學, 范文祥, 1994[全文PDF]
近場光學新視界, 高宗聖, 蔡定平, 2005 [內文]
近場光學顯微術簡介, 蔡定平, 1996[全文PDF]
高密度近場光碟片, 劉威志, 林威志, 蔡定平, 2001[全文PDF]
光學課程講座[簡報PPT]
全反射螢光顯微術於生物物理的應用, 邱宗凱, 錢正皓, 連偉南, 林奇宏, 2002[全文PDF]
Metallization of Dielectrics in Strong Fields, Mark I Stockman[簡報PDF]
NSOM and Near Field Spectroscopy, 密西根大學實驗室文件[網頁連結]
The History of Near-field Optics, Lukas Novotny[全文PDF]
Metamaterial
什麼是左手系(left-handed)介質?, 何符漢, 蔡定平, 劉威志, 2002[全文PDF]
左手材料奈米平板的表面電漿量子簡介, 邱國斌, 蔡定平, 2003[全文PDF]
隱形,真的還假的?, 郭雅欣[內文]
左手材料漫谈, 鄧蘇南, [全文PDF]
左手材料理论及研究进展, 百度文库[全文PDF]
A Short Course on Metamterials, Vladimir M. Shalaev[演講全部錄影+PPT]
Photonic crystal
新世紀奈米級光電材料結構─光子晶體, 楊志忠, 2001[全文PDF]
光子晶體, 欒丕剛, 陳啟昌[連結]
光子晶體中的波傳播, 張高德, 欒丕綱, 2006[全文PDF]
淺談光子晶體, 蔡雅芝, 1999[全文PDF]
光通訊波長二維光子晶體雷射發展簡介, 盧贊文, 李柏璁, 2005[全文PDF]
Nanotechnology
用光來繪製奈米圖案, 謝德霖, 2010[全文PDF]
飛秒雷射材料微奈米加工簡介, 鄭中緯, 吳秉翰, 沈威志, 林岑盈, 2010[全文PDF]
奈米科學在能源與生醫的應用, 陳洋元, 陳正龍, 2010[全文PDF]
奈米金顆粒的催化作用之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張俊明, 鄭靜, 魏金明, 2005[全文PDF]
原子力顯微術於奈米加工之應用, 許如宏, 林鶴南, 2003[全文PDF]
奈米電性之掃描探針量測技術, 曾賢德, 果尚志, 2003[全文PDF]
光譜技術在奈米科技上的應用, 王俊凱, 2003[全文PDF]
金屬奈米粒子的製造, 郭清癸, 黃俊傑, 牟中原, 2001[全文PDF]
奈米世界的全方位性工具, 果尚志, 2001[全文PDF]
金屬、半導體奈米晶體在生物檢測及分析上的應用,楊正義, 陳吉峰, 葉怡均, 陳正龍, 陳家俊, 2001[全文PDF]
以原子力顯微鏡製作奈米結構, 吳宗霖, 簡世森, 果尚志, 1999[全文PDF]
淺談微影蝕刻技術, 陳啟東, 1999[全文PDF]
突破光學半波長干涉限制之間隙測量方法, 吳寶同, 吳見明, 吳孟奇, 2007[全文PDF]
光學嵌住之技術簡介, 黃鈞正, 吳崇安, 邱爾德, 2000[全文PDF]
光學嵌住之理論探討, 黃鈞正, 吳崇安, 邱爾德, 2000[全文PDF]
顯微鏡中的第三隻手-雷射鑷夾帶著走, 曾勝陽, 張博睿, 謝錚鳴, 徐琅, 2000[全文PDF]
雷射光鉗技術在生物作用力研究上的應用, 林奇宏, 蔡金吾, 2000[全文PDF]
以微鑽石粒子做為光鑷把手以操控微生物體之轉動與移動, 黃英傑, 孫啟光, 2000[全文PDF]
非線性光學於顯微技術上的應用--雙光子共焦掃描顯微鏡, 王雍舜, 王正宇, 高甫仁, 1998[全文PDF]
核心層光電子發射的表面研究, 江台章(沈青嵩 譯), 1992[全文PDF]
Nano scale Heat Transfer, 陳剛, MIT[課程網頁]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Societal Needs in 2020[全文網頁]
Simulation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器件设计及全光调制( 2010年COMSOL用户年会用户发言)[演講影片]
Green Nano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Societal Needs in 2020[全文PDF]
[回實驗室手冊]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英文科技演講技巧(The Craft of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英文科技演講技巧(The Craft of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文/陳育霖
Penn State U(賓州州立大學)工學院Michael Alley副教授以其著作"英文科技演講技巧(The Craft of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為藍本,在其教學網頁上詳細列出工程與科學寫作及演講技巧。包含了簡報檔與科學海報製作、實驗與進度報告格式、書信格式、企劃書書寫格式。Michael Alley認為最富熱情的演說是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的國際衛生學教授Hans Rosling在TED上的這篇著名演講--Hans Rosling shows the best stats you've ever seen [TED網頁連結]。
Writing Guidelines fo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tudents by Michael Alley [課程網頁]
The Top 7 PowerPoint slide designs [網頁連結]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2015 國際光年( IYL 2015)
2015年為光和光基技術國際年(2015國際光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 and Light-based Technologies (IYL 2015)
整理/陳育霖
2013年12月20日聯合國第六十八屆大會會議,決定宣佈 2015 年為光和光基技術國際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 and Light-based Technologies (IYL 2015))。歐洲物理學會帶頭推動,德國奧芬堡應用科學大學(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Offenburg)設立2015國際光年網頁,讓關心光學的人標記在世界地圖上[連結],台灣光電學會社群也會有相關活動。倡議說明文件上提了穆斯林世界的光學家Ibn Al-Haytham,其實距今3000年前,中國人就使用"陽燧"青銅凹面鏡用於聚光生火。西元前388年,戰國時代《墨經》也記載了八條光學經驗定律。
2015 國際光年( IYL 2015)標誌的意涵:
生命賴以生存的源頭,代表永續、文化、恆常(Origin of Life, Sustainability, Culture, Universal)
旗幟,代表國際、包容 (Flags, International, Inclusive)
顏色,代表光譜、科學、藝術、文化、教育(Colour, Spectrum, Science, Art and Culture, Education )
聯合國大會內容如下:
“認識到光和光基技術對世界民眾的生活以及全球社會多層面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強調指出提高全球對光科學技術的認識和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對可持續發展、能源、社區保健和提高生活品質的挑戰至關重要;“考慮到光科學技術的應用對現有和未來醫藥、能源、資訊和通信、光纖學、天文學、建築、考古、娛樂和文化的進步至關重要,考慮到從當前關於確定 2015 年後發展議程的討論角度看,光基技術提供獲取資訊的機會,增進社會健康和福祉,直接滿足人類需求;
“又考慮到技術和設計可在提高能效和保護暗色天空以及在減少光污染和能源浪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注意到2015 年恰值光科學歷史上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周年紀念,包括 1015 年伊本•海賽姆的光學著作、1815 年菲涅爾提出的光波概念、1865年麥斯威爾提出的光電磁傳播理論、1905 年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和1915 年通過廣義相對論將光列為宇宙學的內在要素,以及 1965 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宇宙微波背景;
“考慮到2015年為這些發現舉辦周年紀念活動將提供一個重要的機會,可突出宣傳科學發現在不同領域的連續性,特別強調在青年和婦女、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和婦女中推廣科學教育;
“注意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2013 年實質性會議已在“科技創新和文化潛
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主題下安排其年度部長級審查工作;
“重申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關於國際年和周年紀念的 1980 年 7 月 25 日第1980/67 號決議以及大會關於宣佈國際年的 1998 年 12 月 15 日第53/199號決議和 2006 年 12 月 20 日第61/185號決議;
“又重申2012 年 6 月 20 日至 22 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可持續發展大會題為“我們希望的未來”的成果檔;
“1.歡迎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執行局第 190 屆會議期間贊同該倡議;
“2.決定宣佈 2015 年為光和光基技術國際年;
科學家希望聯合國將2015年確認為國際光年
2013年5月29日
聯合國電台>新聞與媒體
聯合國電臺記者黃莉玲報導
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archives/184019/
現代人類的生活中有許多發明,從視力矯正眼鏡,用X光檢查骨骼狀況,到高清晰電視,DVD,手機和互聯網,以及衛星對地球的環境觀測等等。人們在享受這些發明的同時或許沒有意識到,它們都與光和光學的應用有關,而且這一領域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就連科學家都難以預測光電技術將來會把人類帶入怎樣的境界。正是由於光的重要性,許多科學家積極推動聯合國將2015年確認為國際光年。請聽聯合國電臺記者黃莉玲的報導。
將2015年確認為國際光年的想法最初在2009年由許多國際科學團體提出,帶頭的是歐洲物理學會(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縮寫EPS)和非洲物理學會(African Physical Society)。在2011年11月於倫敦召開的國際純物理和應用物理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簡稱IUPAP)執行理事會第二十七屆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通過決議,支持將2015年確認為國際光年,並決定推動聯合國對此進行確認。
加納(Ghana)、墨西哥(Mexico)、紐西蘭(New Zealand)和俄羅斯(Russia)等國對此十分支持,並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UNESCO)執行理事會在2012年10月的會議上通過決議,將2015年確立為國際光年。現在,科學界希望國際光年能夠得到聯合國大會的支持,成為聯合國正式確立的國際年。
在2013年5月中旬於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一次情況介紹會(Information Meeting)上,歐洲物理學會會長杜德里(John Dudley)解釋了科學界為什麼要提出這一動議。
杜德里:“儘管科學家很清楚光的作用,以及光電技術在發展中的角色,但我們沒有向公眾和其他的利益悠關方解釋清楚。光電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改善生活品質,比如說改善醫療保健,並應用於通訊。光電技術現在是世界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太陽能改善著環境的可持續性。我們每次使用手機都會涉及光電技術的十個不同方面,而對此人們毫不知曉。所有這些都是由科學的一個領域——光學所驅動的。如果說20世紀是電子時代,21世紀則是光的時代。”
沒有來自太陽的光線就沒有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太陽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儲存在植物中的太陽光養育著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人類大量利用的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也是地球上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光。
人類對光的本質和特性的研究幾乎對所有的科學領域都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在古代,人類通過光試圖瞭解恒星和衛星的運動,並制定曆法。在現代,來自宇宙大爆炸的光能夠使我們洞見宇宙的形成;從X光到雷射,在範圍廣泛的光譜上對不同的光的運用大大便利了我們的生活;而光與人體的互動則為醫學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關鍵技術。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菲利蒲•斯圖爾(Philip Stahl)指出,20世紀是人類開始對光和光電技術充分利用的時代。
斯圖爾:“五十年前,光學還處在嬰幼兒時期,雷射剛剛被發明僅有幾年時間,光學的技術應用對經濟的貢獻微不足道,從事光學的人更多的人是出於愛好,光學僅在攝影等有限的領域中有所應用,比如柯達公司。五十年後的今天,光學和光電技術的應用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0%到30%。人們並非購買光或者光電技術,人們買的是應用這些技術的電子產品,比如數位照相機、智慧手機、互聯網服務、在醫生診所接受X光檢查等。我們很難想像五十年後會是怎樣,但我們知道十年到十五年以後,一度產自太陽能的電等同于一度產自煤炭的電,我們可以依賴現在的太陽光而不是利用通過化石燃料儲存的億萬年前的太陽光,這將大大改善地球的環境可持續性。”
除了科學層面之外,自然界中的許多光現象對我們人類有著非常大的情感價值,壯觀的如晚霞、彩虹、極光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平凡的如草葉上的露珠折射的光、水面上浮動的倒影,或者萬花筒中變幻無窮的色彩與圖案,都能讓我們產生無限的喜悅與遐想。人們對光的理解與欣賞對我們的文化也有著深刻的影響,從文藝復興時代到印象派,乃至現代藝術,對光的藝術探索與表現構成了人類文化遺產的主幹。現代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更是幾乎完全離不開光的變幻。
歐洲物理學會會長杜德里表示,提議中的國際光年的相關慶祝活動必須包括光的這些情感和文化價值。他同時還解釋了選擇2015年作為國際光年的原因:這是因為2015年距離阿拉伯學者海什木(Ibn Al-Haytham)的五卷本光學著作誕生恰好一千年。
杜德里:“選擇2015年作為國際光年是因為這一年有一系列的重大科學紀念日。西元1815年,菲涅爾(Augustin Fresnel)發表了他的光學理論,光的本質—光波得到了探究。1865年,馬克斯威爾(James Clerk Maxwell)發表了電磁理論,沒有這一理論,就不會有手機。1915年,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正致力於廣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是現在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基石,它顯示光是時間和空間結構的核心。1965年,在聯合國總部數十英里外的紐澤西(New Jersey)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宇宙大爆炸的證據被發現,這就是宇宙產生時留下的電磁回聲。”
在地球面臨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等諸多問題的今天,光學和光電技術的發展必須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這可以通過光電技術在農業、疾病預防、水淨化、可持續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實現。
代表非洲物理學會出席會議的約翰•錢默(John Chamour)指出,光電技術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縮小著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蘊涵著巨大的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錢默:“請看這張地圖,從上面你能看到歐洲擁有很強的光纖傳輸能力。當人們發電子郵件或者打電話時,信號轉化為光脈衝,通過光纖傳輸到世界各地。如果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打電話,我們也僅只需要一根光纖就足夠了,你因此可以想像這種技術有多麼強大的資訊傳輸能力。但是現在,歐洲的光纖傳輸能力是非洲的一百倍。非洲的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正致力於解決這一問題,電信業在非洲的受重視程度和實際的經濟產出已經超過了其它任何一種工業。以我自己的祖國喀麥隆(Cameroon)而言,我們目前最大的經濟專案是建設光纖網路,這個網路預計將在未來十五年裡使我國的財富增加一倍。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培訓,所有的人都對這些項目異常的興奮,但我們缺乏受過訓練的人才來管理這些網路。”
錢默指出,開展國際年活動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年輕人投身與光相關的科學和技術領域,尤其是奈米光子學、量子光學、超音速等尖端研究領域正在不斷湧現新的基礎性發現,並開闢科學新疆界,只有大量年輕人才加入,才能使光學進一步造福人類。
相關網頁
歐洲物理學會設立2015國際光年 [官方網頁]
聯合國官方決議 [官方連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建議 [官方連結]
歐洲物理學會(EPS) [相關報導]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 [相關報導]
美國光學學會(OSA) [相關報導]
德國Hochschule Offenburg(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Offenburg) [2015國際光年網頁]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電波天文學(radio astronomy)
圖為台灣參與位於智利Atacama的世界最大地面干涉儀陣列計畫(ALMA)直徑12公尺電波天線
電波天文學(radio astronomy)
文/陳育霖
自己談不準, 我記得念碩士的時候, 曾經聽一位北一女中良班出身的物理系聰明同學談她對電波天文學的觀感(後來哥倫比亞大學念PhD). 她深切認為, 電波天文學或無線電天文學(radio astronomy)和光學觀測最大的不同在於觀測技術入門門檻完全不同. 要進入電波天文領域, 剛開始需要花點心力去知道這幾座無線電天線到底在做什麼. 干涉儀成像技術則還需要知道干涉前後訊號之間的關係..(傅立葉轉換, convolution, 訊號與系統, 影像處理). 剛入門的時候我也花了許多心力, 弄懂許多細節.發現著名物理學家兼天線專家John D. Kraus寫的電波天文學(Radio Astronomy)相當適合唸. 關於干涉儀技術,我的指導老師則是讓我逐章熟讀參考書籍當中
A. R. Thompson等人所寫的這本Interferometry and synthesis in radio astronomy。
今天要公告幾個想了解電波天文學(radio astronomy)可以去的網站, 或者資料. 有些內容對我自己幫助也很大. 因為無線電的電波望遠鏡就是一座天線(antenna), 想瞭解她的運作方式需要電子學知識,電磁波傳遞與接收, 需要使用電磁學內容, 考慮望遠鏡的使用效能, 常常是幾何光學融合傅立葉光學原理以及大氣層中的光與物質交互作用, 最後看到的還是肉眼見不到的結果, 所以是一個十足有趣的領域. 讓電波天文學家天天順利游走於x-domain和k-domain之間。
次毫米波電波天文學則是我國中央研究院天文暨天文物理研究所目前的重點領域. 所以台大校園中有很多電波天文學家(中研院天文所就在台大物理系旁邊)。
其實許多知名的電波望遠鏡官方網站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資料, 直接到訪網站, 就能夠看到許多給社會大眾看的入門知識。
基本入門
Basics of Radio Astronomy
位在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使用管理的電波望遠鏡GAVRT(The Goldstone-Apple Valley Radio Telescope)所提供的入門文件
ESSENTIAL RADIO ASTRONOMY
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NRAO)的入門文件, 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所屬的望遠鏡相當多, 包含單碟式和干涉儀, 所以網站內容最詳細
ASIAA Summer Student Program 2013
中研院天文所2013暑期學生計畫課程,包含輻射過程、電波干涉儀與電波天文學、星系、行星科學
進階課程
Radio Astronomy for Teachers
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專門給中小學教師的教材
Presentations for Educators on Astronomy & NRAO
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所有科普演講的PPT檔
2004SYNTHESIS IMAGING SUMMER SCHOOL
2004年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主辦的電波干涉儀成像暑期學校(其實2006年台灣中研院天文所也辦過, 但是網頁資料移除了)
2002SYNTHESIS IMAGING SUMMER SCHOOL
2002年美國國家電波天文台主辦的電波干涉儀成像暑期學校
2010 IRAM Interferometry School
歐洲毫米電波天文研究所電波干涉儀成像研習工作坊, 由法德西等國家共同成立的毫米電波天文研究所(IRAM)主辦, 裡面的講義文件相當詳細
2012 IRAM Interferometry School
歐洲毫米電波天文研究所電波干涉儀成像研習工作坊
PHYSICS 728, RADIO ASTRONOMY
紐澤西理工學院(NJIT)物理系教授DALE E. GARY電波天文學課程網頁
參考書籍
Interferometry and synthesis in radio astronomy,
A. Richard Thompson, James M. Moran, George W. Swenson, Jr
New York : Wiley, 2001
台大圖書館>總圖4F科技資料區 QB479.3 T47 2001
唸碩士班的時候,指導老師Matsushita Satoki正好是本書的審定委員之一,所以當年是拿這本書來做學生入門訓練。
[回雲端理工學院]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MIT Oppenheim親授的訊號與系統課
Time-domain illustration of upsampling from Lec #19. (Image courtesy of Professor Alan Oppenheim. Used with permission.)
麻省理工學院Alan V. Oppenheim教授Signals and Systems
報導/陳育霖
訊 號與系統 (Signals and Systems)是一個具有高度運用價值的基礎學科, 它的應用層面非常廣, 數位濾波器、離散快速傅立葉轉換(FFT)、頻譜分析(Spectrum)、數位訊號處理、語音訊號處理、影像處理、振動訊號處理、地球物理訊號處理、生 物醫學訊號處理、電波天文學訊號處理、雷達訊號處理、傅氏光學, 在理工課程當中是相當實用的理論型學科, 但是學習的時候常常因為缺乏真正直接的物理對應圖像, 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特質. 許多人都覺得困難.
麻省理工學院Alan V. Oppenheim教授是訊號與系統(Signals and Systems)知名教科書的作家, 同時也是該領域的知名學者. 這個網路課程正好是1987年Oppenheim在MIT的高等工程研究中心(the MIT Center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 Studies)親授的完整錄影. 課程非常完整, 內含課程介紹, 詳細逐章進度, 上課與演示錄影, 上課講義, 作業與解答.
課程網址
http://ocw.mit.edu/resources/res-6-007-signals-and-systems-spring-2011/index.htm
課程內容
[課程介紹] Introduction
[課程進度] Readings
[課堂錄影] Video Lectures
[上課講義] Lecture Notes
[作業解答] Assignments
Signals and Systems指的是數位(digital)與類比(analog)訊號處理. 專門處理並整合連續時間與離散時間的訊號和系統, 透過傅立葉轉換計算時域和頻域之間的數學關係, 研究數位與類比系統的濾波(filtering)調制(modulation)取樣(sampling).
Alan V. Oppenheim
MIT電機工程學士, 碩士(1961)
MIT電機工程博士(1964)
目前是MIT電機與電腦工程學系Ford榮銜教授, 美國國家工程學院成員, IEEE fellow.
Alan V. Oppenheim MIT研究室網頁
數位訊號處理[維基百科]
数字信号处理[互動百科]
数字信号处理[百度百科]
[回雲端理工學院]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美國科學促進會及國際知名科學網站報導我們近期研究成果
圖片引自Optics Express 21(6), 7240-7249 (2013).
Spinning CDs to Clean Sewage Water(旋轉光碟片可以淨污水)
文/陳育霖
2013年9月, 我在台大物理系研究氧化鋅奈米柱陣列的光化學催化反應, 經BBC、YAHOO、國際知名科學網站ScienceDaily 、PHYS.ORG及媒體報導.
美國光學學會以"Spinning CDs to Clean Sewage Water(旋轉光碟片可以淨污水)"為題, 發布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線上科學新聞網站EurekaAlert! 國際知名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Daily與PHYSORG則同步報導.
台灣科學家發現舊光碟有新用途, 在光碟片上鍍上光觸媒, 接著旋轉光碟片就能進行污水淨化...
2013年9月23日, 美國光學學會(OSA, the Optical Society)於華盛頓報導
1990年代一度盛行的音樂CD光碟, 逐漸遭到MP3與iPOD之類的產品淘汰. 許多發燒客大量的音樂CD收藏, 儘管你可以讓你的CD變成前衛藝術, 來自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與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中心主任蔡定平教授所領導的光電及奈米科學與技術實驗室研究團隊--博士生陳育霖、碩士生郭立中、江宜達、謝文婷、黃鴻基博士, 找到了光碟的實際應用.
研究團隊將在2013年10月美國光學學會主辦的光學前沿研究年會(FiO2013, Frontiers in Optics)中發表最新研究成果.[2013FiO/LS報導]
圖片引自Optics Express 21(6), 7240-7249 (2013).
研究論文
Y.
L. Chen(陳育霖), L.-C. Kuo, M. L. Tseng, H. M. Chen, C.-K. Chen, H. J.
Huang, R.-S. Liu, D. P. Tsai, "ZnO nanorod optical disk photocatalytic
reactor for photo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Optics Express 21(6), 7240-7249 (2013). [Link]
國際媒體報導
(1) EurekAlert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
(2) OSA (美國光學學會)
(3) ScienceDaily (每日科學網)
(4) PHYS.ORG (物理學網)
(6) GeoBea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oJRWp0MV0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oJRWp0MV0w
(7) msn now
(8) The Times of India
(9) Gizmag
(10) nano, the magzine for small science
(11) TG Daily
(12) Sustainability Matters
(13) USA news
(14) Device Magazine
(15) Greenoptimistic
(16) Space Daily
(17) International Science Times
http://www.isciencetimes.com/articles/6115/20130924/cd-water-treatment-device-sewage-clean-oxide.htm
(18) Fast Company
http://www.fastcoexist.com/3018578/a-new-use-for-those-old-cds-you-have-sitting-around-cleaning-sewage
http://www.fastcoexist.com/3018578/a-new-use-for-those-old-cds-you-have-sitting-around-cleaning-sewage
(19) Tree Hunger
(20) Device Magzine
(21) Optics & Photonics News
(22) Clean Technica
(23) Physics News
(24) innovations-report
(25) Newshost
http://www.newshost.org/news/old-cds-to-gain-new-lease-of-life-in-sewage-treatment
(26) eurasia review
http://www.eurasiareview.com/23092013-spinning-cds-clean-sewage-water/
(27) NewsCo
http://newsco.me/content/go/story?news=284517
(26) eurasia review
http://www.eurasiareview.com/23092013-spinning-cds-clean-sewage-water/
(27) NewsCo
http://newsco.me/content/go/story?news=284517
(28) Take Part
http://www.takepart.com/article/2013/10/03/yes-purifying-water-music-cds-real-thing
(29) YAHOO! news
http://news.yahoo.com/old-cds-turn-urine-drinking-water-201400987.html
(30) Tikalon
http://tikalon.com/blog/blog.php?article=2013/CD_photoreactor
(31) 《BBC Focus》Issue 262, (2013) p.26[博客來連結]
(32) 《BBC Knowledge》 國際中文版 2月號/2014 第30期 p.22[博客來連結]
(33) The Weather Channel
http://www.weather.com/science/environment/earth-day/news/five-novel-ways-we-clean-messes-20131003#/1
(30) Tikalon
http://tikalon.com/blog/blog.php?article=2013/CD_photoreactor
(31) 《BBC Focus》Issue 262, (2013) p.26[博客來連結]
(32) 《BBC Knowledge》 國際中文版 2月號/2014 第30期 p.22[博客來連結]
(33) The Weather Channel
http://www.weather.com/science/environment/earth-day/news/five-novel-ways-we-clean-messes-20131003#/1
圖片引自Optics Express 21(6), 7240-7249 (2013).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Eric Weisstein's World of Science

Eric Weisstein's World of Science
文/陳育霖
Eric Weisstein's World of Science[官方網頁]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且受歡迎的數學暨科學網路百科全書. 是知名符號運算軟體Mathematica創始人Stephen Wolfram所創的網路資源當中的一部份. 當中包含了科學家傳記(Biography), 物理學(Physics), 天文學(Astronomy), 化學(Chemistry), 數學(Mathematics). 它的真正創始人是出身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物理學博士Eric W. Weisstein, 在網路上已經正式上線超過十年.
Eric Wolfgang Weisstein[個人網頁], 1969年3月18日出生在美國印第安那州Bloomington(正好是印地安納大學所在地). 1990年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物理學學士, 1993年及1996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地質與行星科學系的行星天文學碩士及博士. 目前任職Wolfram Research公司.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別人的研究技巧心得
[回實驗室手冊]
別人的研究技巧心得
如何在雲端上考上理工研究所
同學你的貴人在哪裡?[臺大電機系與電子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王榮騰]
攻讀博士—檢視未來職涯規劃》 [臺大電機系與電子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王榮騰]
不要再Best Regards了!英文Email四大問題 [商業周刊-專欄部落格-多益時事通]
台大校長給即將畢業同學的14點建議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H. Steven Wiley撰文闡述如何描述科學問題
研究技巧心得——對學生的建議:如何做好研究
做研究要避免的21件事
MIT人工智慧實驗室:如何做研究?
麻省理工MIT教你如何求職寫履歷
How to Read a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
強烈推薦讀碩士的人看看
Some notes on how to review a paper
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研究生
如何避免科技期刊審稿人的大斧
SCI投稿信件的一些套用格式
很好的研究生心得
实验物理研究者的推荐必读书
研究生面試禮節
初學者如何學做科研
研究所新生完全求生手冊
科學與科技英文論文寫作相關資料
談如何做「大學生」/ 台大物理系蔡定平教授
如何快速的找到免費的國內外物理全文文獻
LaTeX 科學論文寫作工具
【科技英語論文寫作】
踏入研究之路--談博士班生涯規劃
王文俊老師的話 2006/11/20
一位在MIT教數學的老師總結了十條經驗
Teaching College-Leve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IT
在美國做博士後
馬上庚論學習基礎物理的心得
[回實驗室手冊]
別人的研究技巧心得
如何在雲端上考上理工研究所
同學你的貴人在哪裡?[臺大電機系與電子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王榮騰]
攻讀博士—檢視未來職涯規劃》 [臺大電機系與電子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王榮騰]
不要再Best Regards了!英文Email四大問題 [商業周刊-專欄部落格-多益時事通]
台大校長給即將畢業同學的14點建議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H. Steven Wiley撰文闡述如何描述科學問題
研究技巧心得——對學生的建議:如何做好研究
做研究要避免的21件事
MIT人工智慧實驗室:如何做研究?
麻省理工MIT教你如何求職寫履歷
How to Read a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
強烈推薦讀碩士的人看看
Some notes on how to review a paper
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研究生
如何避免科技期刊審稿人的大斧
SCI投稿信件的一些套用格式
很好的研究生心得
实验物理研究者的推荐必读书
研究生面試禮節
初學者如何學做科研
研究所新生完全求生手冊
科學與科技英文論文寫作相關資料
談如何做「大學生」/ 台大物理系蔡定平教授
如何快速的找到免費的國內外物理全文文獻
LaTeX 科學論文寫作工具
【科技英語論文寫作】
踏入研究之路--談博士班生涯規劃
王文俊老師的話 2006/11/20
一位在MIT教數學的老師總結了十條經驗
Teaching College-Leve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IT
在美國做博士後
馬上庚論學習基礎物理的心得
[回實驗室手冊]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光電&奈米科技實驗室手冊
奈米光電實驗研究相關資源
奈米光電子學基本閱讀書目 Yahoo奇摩字典 DeepL翻譯器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 Baidu翻譯 MS Bing translator
奈米光電子學重要綜述文章 Google翻譯 WebSaru Dictionary
Free Dictionary Dictionary.com Urban dictionary
奈米光電子學重要回顧論文 線上單位換算 Wolfram MathWorld
常用參數資料庫查詢系統 Science & Engineering Journal Abbreviations
師大圖書館電子資料庫總覽 CNKI grammarly.com
學術期刊資源網
奈米光電領域期刊 SCI投稿全過程信件範本與相關內容
Web of Science SCI投稿狀態自己查
arXiv e-print archive 論文查詢 JPCC Virtual Issue on TiO2 Nanostructures
Google Scholar 物理研究推動中心
GetCITED
臺灣博碩士論文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CI Impact Factor 影響因數
List of academic databases and search engines
UC Davis ChemWiKi
Wikibooks
Wikipedia
Wikiversity
Google圖書
研究相關資訊與技術支援
COMSOL(中仿科技) WeKey自由軟體
[3D 繪圖]POV-Ray AutoDraw
COMSOL(PitoTech) LaTeX 論文寫作工具
Newport.com(光電儀器型錄) 2010年COMSOL用户年会用户发言)[演講影片]
相關學術研討會 CoolMolecules
數學與希臘字母英文唸法 FlashBack Express 螢幕錄影工具
全球其他同領域實驗室 Molecule editor[Wiki]
DataDig::提取論文曲線 im2graph[免費下載]
奈米光電子學基本閱讀書目 Yahoo奇摩字典 DeepL翻譯器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 Baidu翻譯 MS Bing translator
奈米光電子學重要綜述文章 Google翻譯 WebSaru Dictionary
Free Dictionary Dictionary.com Urban dictionary
奈米光電子學重要回顧論文 線上單位換算 Wolfram MathWorld
常用參數資料庫查詢系統 Science & Engineering Journal Abbreviations
師大圖書館電子資料庫總覽 CNKI grammarly.com
學術期刊資源網
奈米光電領域期刊 SCI投稿全過程信件範本與相關內容
Web of Science SCI投稿狀態自己查
arXiv e-print archive 論文查詢 JPCC Virtual Issue on TiO2 Nanostructures
Google Scholar 物理研究推動中心
GetCITED
臺灣博碩士論文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CI Impact Factor 影響因數
List of academic databases and search engines
UC Davis ChemWiKi
Wikibooks
Wikipedia
Wikiversity
Google圖書
研究相關資訊與技術支援
COMSOL(中仿科技) WeKey自由軟體
[3D 繪圖]POV-Ray AutoDraw
COMSOL(PitoTech) LaTeX 論文寫作工具
Newport.com(光電儀器型錄) 2010年COMSOL用户年会用户发言)[演講影片]
相關學術研討會 CoolMolecules
數學與希臘字母英文唸法 FlashBack Express 螢幕錄影工具
全球其他同領域實驗室 Molecule editor[Wiki]
DataDig::提取論文曲線 im2graph[免費下載]
WebPlotDigitizer
InterAcademy Council IUPAC Gold Book
光電子學相關資源 Foxit Reader [PDF閱讀器]
MATLAB教學網站 IDL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
英文科技演講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
WorldWideScience Engineering Statistics [NIST]
實驗物理相關連結
實驗物理網站
JuangWeb 莊榮輝網頁系統
PPSC LAB. 清大精密定位系統與控制實驗室
Teaching College-Leve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IT
成大電機系非破壞檢測實驗室暨奈米生醫整合系統實驗室
簡報技術
remove.bg [去背網頁]
InterAcademy Council IUPAC Gold Book
光電子學相關資源 Foxit Reader [PDF閱讀器]
MATLAB教學網站 IDL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
英文科技演講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
WorldWideScience Engineering Statistics [NIST]
實驗物理相關連結
實驗物理網站
強場物理與超快技術實驗室 研究生基本技能
別人的研究技巧心得
JuangWeb 莊榮輝網頁系統
PPSC LAB. 清大精密定位系統與控制實驗室
Teaching College-Leve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IT
成大電機系非破壞檢測實驗室暨奈米生醫整合系統實驗室
簡報技術
remove.bg [去背網頁]
[回實驗室手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