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資優STEAM課程研發歷程的大學教師視角-以新北市國小資優輔導團為例」

「國小資優STEAM課程研發歷程的大學教師視角-以新北市國小資優輔導團為例」,資優教育論壇,2023,21 卷 第二期

[全文連結]


文/陳育霖

112年10月

        為了精進國小資優教育課程,筆者與新北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教育課程教學輔導團前後歷時十個月,發展出國小資優STEAM課程,同時進行同儕及專家觀說議課,內部精煉課程,完成了課程教師手冊,教學與學科內容知識都相當完整深入。

        新北市教育局在110年12月邀集了跨域人才,組成國小一般智能資優教育課程教學輔導團。輔導團由思賢國小程煒庭校長、豐年國小洪靜春校長擔任正、副召集人,李函霙老師擔任專任輔導員,張麗卿、朱中梧老師擔任研究員,聘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退休教授李乙明教授擔任顧問。有多位獲選新北市優良特教人員的優秀資優教師組成團隊(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21)。

新北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教育課程教學輔導團的STEAM課程研發成功,由諸多因素共同促成。其中兩位正、副召集人校長,每一次教師研習工作坊及課程研發歷程都全程出席並參與課程研發歷程進行深刻討論,公開說觀課也都沒有缺席,能夠凝聚團隊向心力。

        輔導團成員由現場資深教師研究員、優秀資優教師及有中學資優班任教經驗的大學教師共同組成,三方合作的團隊共創成效相當好,除了執行課程設計的資優教師強大的專業能力之外,資深教師研究員對教學實務嫻熟的學科知識、課程執行、班級經營的實踐設計能力是有重要的影響,大學教師的專業對於教師的STEAM課程設計實作結果或實驗數據能夠立即看出建模方向並指引深入探究方向,可以減少很多摸索時間,同時從人才培育後端看待小學資優教育,可以更加長遠的角度思考課程執行過程中重要的過程技能或素養建立及學生生涯發展之間的關係。

        課程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輔導團教師對於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操作都相當嫻熟,課堂中資優學生的學習成效相當好,縱使超出意外的驚喜表現時常出現,教師都能夠冷靜臨場應對,同時後設思考課程的改進方案,證明教師的基本能力確實是課程成功的關鍵要素。

        在課程執行層面上,由於各校的資優學生人數都相當少,每次上課人數大約3至5人,課程的執行成效評估需要透過更多學生及班級的實踐來確認教與學的成效。

        輔導團教師原先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專業基礎雄厚,即使特殊教育資優專業訓練不是理工科系背景,教師都能夠設計出專業的STEAM資優探究式課程,達成有效教學,同時能夠因應學生特性持續彈性調整,符應教學現場需求,同時可以看出課程的永續可發展性。到發展階段後期才清楚教師先前都是文組學生,這與筆者在工作坊進行過程的經驗感受完全不同,新北市的國小資優輔導團教師學習能力快、態度佳,一直讓筆者以為是理組背景。由於大學專業訓練背景的關係,輔導團教師的科學工程知識背景不見得十分熟悉,但是吸收新知的速度非常快,學習態度非常好,並且非常熟悉以學生為中心的素養導向教學策略,所以課程設計的速度非常快,應變調整也很靈活。發展過程中,筆者一直以為教師有科學家朋友可供諮詢,或者以前是念科學相關系所,結果都與事實相反。

        兩位有經驗的研究員,在STEAM資優探究式課程的研發歷程中適度扮演資深「教練」的角色,以完整的課程觀點來提供視野、引導教師。在團隊共創過程中式重要的加速器與催化劑。

筆者從大學物理系教師及國中資優班教師角色參與STEAM資優探究式課程研發,主要提供STEAM課程的意涵界定,探究式課程的設計策略,資優課程的設計與執行實務以及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在課程當中的相關知識。

        由以上的團隊組合及召集人與研究員的專業領導,記得前幾次進行教師工作坊的時候,還在與所有參與教師釐清STEAM的內容、方法與意義,歷時十個月之後,由於教師團隊的專業精神與基礎學養,新北市小學STEAM資優課程成功產出,包含課程文件、公開說觀議課的課程調整設計,並且能夠舉辦第一場教師分享工作坊,成就相當不容易,成果值得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