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理IBEC(國際文憑大學預科)師培課程公開觀課。

國際物理IBEC(國際文憑大學預科)物理教材教法全英語授課公開觀課。
109年5月27日(三)

文/陳育霖
這回課程是駐波,我設計的探究與實作問題是:
音樂(階)是源自於人類感知或是物理定律?
Is music a product of human perception or physical law?

觀課老師的回饋與指導:
"從全英語授課而言,我們看到英語流暢,實做教學,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及時個人回饋,並開放母語溝通.因為是小班,雙向交流頻率極高. 我覺得這是一堂有溫暖,有專業內容的高水準全英語課程."

"育霖老師對於學、思、做的三合一教學示範, 整間教室滿滿的教與學的熱情, 太棒了!"

"不論將來學生們是否要到國際學校教書,這樣的訓練對他們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

"從課堂與同學身上學到特別印象深刻的是— 科學的學習不一定仰賴語言,好的設計真實的情境能夠讓學生很想要投入、進而鍛鍊了語言及溝通表達能力。"

"本來不清楚IB是什麼,但透過你和學生的分享,讓我更清楚這個教育方法的重要概念。另外,也很開心能夠聽到學生的觀點,讓我更進一步了解他們透過IB program對於自身學習的反思。"

因為學生是師資培育學生,自然對學與教的專業有相當的興趣與投入,所以我邀請學生也留下來一起議課討論,畢竟課程的執行成效,問學生的感受當然是極重要的,我也想了解學生對學習IB國際物理課程的看法。

觀課老師們專業地提出討論的問題遍及學生的修課生涯發展、課程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學生修課的初衷與動機、學生對於知識架構的想法、課程設計的策略方法、臺灣執行雙語教學的可行想像、學生對實驗實作課程的動機想法、探究式教學的反思。一位老師驚訝看到學生是為了多理解一個學制架構、增進自我教學知能與對科學知識的認知來修課,並不是單純為了到國外教書。

學生們到課堂的收穫和我原先課程預期的目標接近。

我自己的經驗發現,學習英語許多時候是為了跟非英語母語的人進行溝通,我們為了交流想法所以找一個共同點。英語授課是讓學生習慣以一個非母語來跟同樣非英語母語的他人溝通科學,當然有其難度,甚至連使用必要性都常常遭到滿滿的質疑。所以進行課程設計都會注意以自然必要性為重要考慮。像是獲取訊息的多元管道就是其中一個使用英語的原因。

我們身處在一個網路無疆界,知識翻新與消息散佈極快的時代,國際化有時候是一種多餘的觀點,網路查找消息,一個超連結可能都繞了大半個地球的節點,在網路線可以到達之處,國際可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也因為如此,有機會透過全球觀點來增進自身對於在地的理解與連結,清楚知道自己的特色與定位,從中得到更多的發揮,是重要的事情,是課程在進行國際化考慮的作法與方向,IB的課綱也做如此宣示,同時強調在地與全球情境教學。

課程安排方式就變成,老師的英語不需要很厲害,但是需要精準,進行探究式教學設計,除了回應科學的本質之外,因為老師不需要像直接教學法的過程需要大量語言陳述,只需要適時引導並鼓勵學生分享、討論、思考、分組,語言使用的負擔自然減輕。同時可以減少同學們因為英語能力不同造成的學科學習成就差異。此外,探究實作課程實施中也常發現,從回應知識產生觀點切入的探究實作活動,學生原先的學業成就(成績)所造成的差異並不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