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定律與宇宙學,科學史進行探究與實作教學

哈伯定律與宇宙學,科學史進行探究與實作教學

文/陳育霖
Edwin Hubble有關宇宙膨脹的經典文章於1929年出現在PNAS (Hubble, E. P. (192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5, 168–173)。
主要結果是,星系的距離與其紅移成正比。眾所周知,關鍵概念是哈伯關係圖,哈伯常數,哈伯定律和哈伯時間。儘管哈伯的距離數據有很大的系統誤差,但哈伯的速度主要來自Vesto Melvin Slipher,而Willem de Sitter效應的解釋超出了我們的討論。
















銀河系外星雲之間的速度 - 距離關係。針對太陽運動校正的徑向速度(但以錯誤的單位標記),繪製了相對於恆星估計的距離和星團中星雲的平均光度。黑色圓盤和實線代表了單獨使用星雲的太陽運動解決方案; 圓圈和虛線表示將星雲組合成組的解決方案; 十字表示對應於22個星雲的平均距離的平均速度,其距離無法單獨估算。

參考資料
Hubble, E. P. (1929), A Relation between Distance and Radial Velocity among Extra-Galactic Nebula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5, 168–173
另有較新的文章討論
Robert P. Kirshner, Hubble's diagram and cosmic expansion, PNAS January 6, 2004 101 (1) 8-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