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育霖
來自不同系的六位同學,放棄追劇、打怪、睡到自然醒的美妙暑假,遠赴三千公里外的新加坡海外教育見習五週,從第一週緊張不適應、第一次上新加坡講臺英語授課、到最後一刻依依不捨,我想只有身為當事人親自經歷過,才能夠真正體驗當中的滋味。
海外教育見習,讓我們有機會真正來到當地,不是透過電腦螢幕,體驗實地的文化與生活氛圍,當我們身處其中更能深刻體會許多政策或思維背後的形成原因。走進公共建設空間,看到新加坡希望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營造極大化的空間感受與資源利用,就不難理解新加坡學校教室裡的櫃子門改成白板,提供學生在課堂討論進行的時候充分利用。走在街頭觀察多元文化齊放、以英語為官方語言、馬來語唱國歌的新加坡。在教室場域與教師跟學生互動,又是另外一個觀察文化的重要切入點,這個機會是我們到新加坡觀光無數次都難以達成的機會。
臺師大的新加坡海外教育見習,每位實習同學都上臺教學許多次,真正在講臺上扮演教師角色,運作教學思維與知能來導演整堂課程與教室氣氛,同時還要與學生互動來評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學習。加上課堂以英語進行,挑戰其實不小。學生在新加坡學生的中文課堂觀課過程,發現與臺灣學生在英語課堂當中相同的表情和反應,心情衝擊之外,跨國學習的反思和價值從心底油然升起。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特殊,國情文化接近又不接近臺灣。我們出國之前,特別從臺北市的舊城區開拓史來了解臺灣移民社會一百多年來的演變。為了瞭解當今臺灣體制內教學現場與教師思維,同學們多次前往新北市立永和國中觀課、參觀、訪問教師。從我們自己的教育型態出發來探訪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更容易思考兩者差異帶來的教育啟發。
世界之大,走出門去能夠增廣見聞與視野、理解其他地方、其他人們,也讓我們從差異當中知道我們擁有許多,同時也還有許多夢想可以追求,豐富生命的厚度也充實人生的方向選擇。
回來臺灣之後幾天正好是新加坡國慶日,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即時轉播,熟悉的新加坡學生出現畫面,讓我們思念起三千公里外學校的同事、同學、canteen裡的各國料理以及地鐵站裡”We are Hati Hati…”的親切新式英語廣播[註]。
註: 藍線地鐵一直聽到的廣播都誤以為是"We are happy happy...",後來才知道是hati hati,馬來語當中"小心點"的意思。
http://awesomewave.net/happy-happy-on-the-singapore-mr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