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與美國社會情緒學習CASEL SEL框架比對
文/陳育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強調科學探究、核心素養與態度,間接融入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 原則。雖然課程主要聚焦科學知識、過程技能與態度,但透過探究式學習、環境意識與合作活動,培養個人發展、人際技能與倫理決策。以下將 CASEL 的五項核心 SEL 能力領域,對應課程學習表現 (表現) 與內容 (內容)
的相關部分,涵蓋國小階段 (頁
11-20)、國中階段 (頁
21-30)、高中必修 (頁
31-41) 與選修 (頁
42-53)。
對應基於課程如何透過實作、跨領域主題 (如資源永續、環境議題) 與探究實踐,促進好奇心、自省、同理自然、團隊合作與負責任行動。並非所有 SEL 面向皆在科學課中直接教學,而是透過「科學態度與本質」融入。
SEL 能力領域 |
CASEL 關鍵元素 |
自然科學課程中的對應 |
學習表現/內容的具體範例 |
自我覺察 (了解自身情緒、想法、價值;辨識優勢、偏見、成長心態、目的) |
- 辨識情緒 - 自我效能與成長心態 - 檢視偏見 - 發展興趣/目的 |
核心素養 (頁 4-10) 中「自主行動」面向強烈對應,強調好奇心、想像力與科學探索的自省。學習表現促進以好奇觀察周遭 (如國小 ti-Ⅱ-1, ti-Ⅲ-1),連結個人經驗與科學。內容培養透過發現欣賞自然之美與個人成長。 |
- 國小:維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 (ai-Ⅱ-1, ai-Ⅲ-1);運用感官觀察並描述環境 (po-Ⅱ-1)。 - 國中:連結知識與個人觀察,建立科學自信 (ai-Ⅳ-3)。 - 高中:反思科學進展對個人職涯的貢獻 (自S-U-A1);欣賞科學嚴謹與美 (自S-U-B3)。 |
自我管理 (管理情緒/行為;目標設定、自勵、壓力管理、主動性) |
- 管理情緒 - 自律/動機 - 設定目標 - 規劃/組織技能 - 主動行動 |
與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 學習表現對應,聚焦實驗規劃、探索堅持與自主學習 (如國中 pe-Ⅳ-1 依資源規劃)。態度強調正向科學習慣與克服挑戰 (ah 系列)。內容涉及實驗變項管理,促進韌性。 |
- 國小:規劃簡單活動步驟 (pe-Ⅲ-1);享受動手發現 (ai-Ⅱ-3)。 - 國中:依問題特性與資源規劃探究 (pe-Ⅳ-1);堅持問題解決以獲成就 (ai-Ⅳ-1)。 - 高中:獨立規劃完整探究,依結果修正 (自S-U-A3);建立終身科學學習習慣 (ah-Ⅴc-1)。 |
社會覺察 (同理他人;了解多元視角、社會規範、同情;辨識資源/支持) |
- 同理他人視角 - 同情/關懷 - 了解多元規範 (含不公義) - 感恩 - 組織/系統對行為的影響 |
中度對應核心素養中的社會參與,強調關懷自然與全球環境 (如 自-E-C3,
自-J-C3)。內容關於環境議題 (如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 培養對生態系統的同理與多元文化視角。表現鼓勵欣賞自然之美與尊重生命。 |
- 國小:欣賞植物/現象之美 (自-E-B3);了解全球環境差異 (自-E-C3)。 - 國中:體驗自然景觀之美 (自-J-B3);尊重生命並關懷環境 (自-J-C1)。 - 高中:欣賞自然法則中科學的優雅 (自S-U-B3);體認全球環境多樣性/交互 (自S-U-C3)。內容: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影響 (Gc-Ⅳ-1, BGc-Ⅴa-1)。 |
關係技能 (建立關係;溝通、傾聽、合作、衝突解決、文化能力、領導) |
- 有效溝通 - 團隊/合作問題解決 - 解決衝突 - 尋求/提供幫助 - 群體領導 |
強烈對應探究過程需團隊合作、討論與分享 (pc 系列用於呈現與批評)。核心素養強調團隊與溝通 (如 自-E-C2,
自-J-C2)。表現涉及合作探索與尊重對話。 |
- 國小:合作學習,簡單表達想法 (pc-Ⅱ-1, pc-Ⅲ-2);良好群體互動 (ai-Ⅲ-3)。 - 國中:發展團隊溝通/參與 (自-J-C2);討論並分享發現 (pc-Ⅳ-1)。 - 高中:建立群體辯論/協調 (自S-U-C2);嚴謹呈現並透過媒體分享 (pc-Ⅴc-2)。 |
負責任決策 (倫理選擇;評估後果、好奇/開放、批判思考、促進福祉) |
- 好奇/開放 - 分析資訊/數據/事實 - 評估後果 - 反思促進福祉角色 - 倫理標準/安全 |
強烈對應科學態度與永續性 (an, ah 系列),強調基於證據的決定、科學倫理與環境關懷。內容關於資源/永續 (INg, N) 促進評估人類影響。核心素養培養關懷生態與後代 (自S-U-C1)。 |
- 國小:珍惜資源/生命 (自-E-C1);評估簡單數據 (pa-Ⅲ-1);資源保育 (INg-Ⅱ-1)。 - 國中:質疑證據可靠性 (tc-Ⅳ-1);關懷環境 (自-J-C1);永續決定 (INg-Ⅲ-7)。 - 高中:批判評估數據/媒體 (自S-U-B2, ah-Ⅴc-2);促進生態福祉 (自S-U-C1);氣候變遷影響/後果 (Nb-Ⅳ-1, ENb-Ⅴc-3)。 |
主要觀察
對應優勢:課程在培養好奇心 (自我覺察)、規劃/探究技能 (自我管理)
及倫理環境決定 (負責任決策)
表現強勁,透過動手實作與跨領域主題如永續性。探究中的合作支持關係技能。
差距:直接的情緒管理或對人類多元性的同理 (超出環境/文化)
較不明顯,焦點為科學而非人際。SEL 元素常嵌入對自然/科學的態度,而非獨立。
階段進展:國小建構基本好奇/合作;國中增添批判思辨/團隊;高中強調獨立、倫理應用。
整體融入:約 20-30% 的表現/內容間接支持
SEL,特別經由「科學的態度與本質」及永續主題。這與課程目標培養「關懷自然與永續行動」 (頁 1-2, 4) 一致。完整 SEL 可與其他領域
(如生活教育) 整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